升维思考、高维打击与降维打击

最早在1912 年就由那位前文中“ 创新”一词的提出者、荷兰经济学大师熊彼特提过了。85年后,Innosight 公司的创始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业管理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基于其在哈佛大学所做的研究工作,于1997年出版的《创新者的窘境:当新技术使大公司破产》(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一书中再次清晰地提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Technologies),并弥补和改进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要充分理解破坏式创新,首先需要知道另外两个概念:技术S曲线和持续性创新。

  1. 技术S曲线

一般公司资源配置流程的设计总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如服务于最有利可图的顾客、聚焦边际利润最诱人的产品项目等。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设计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市场中出现破坏式创新时(比市面上现有产品更为便宜、更为方便的替代品,他直接锁定低端消费者,开拓全新的消费群体),传统公司往往对这种破坏式创新熟视无睹,采取的对应措施也往往是转向更高端市场,并不会积极地防御这些新技术、固守低端市场。因为这些低端市场的价值不足以支撑其增长的需要,这样的话,随着破坏式创新的不断发展进步,将一步步蚕食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最终取代传统企业的统治地位。

技术S曲线可以非常明了地反映上述过程:当第二种技术(即破坏式创新)出现时,由于其性能并不能与第一种成熟技术相媲美,因此只会投入到第一种技术不愿意投入到的低端市场。但随着第二种技术的逐渐成熟,第二种技术在性能上逐渐超越第一种技术,也就逐渐有了蚕食第一种技术在目前市场上既有市场份额的能力。



技术S曲线

虽然《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已经面世近20年,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曲线理论仍旧还在一次次上演。苹果公司2010年发布的iPad,是史上第一款平板电脑,主要解决了电脑方便携带的问题,看看视频、玩点小游戏尚可,在功能上跟传统PC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凭借其便捷性,就赢得了大量的用户认可。面对平板电脑对传统PC的冲击,微软公司有针对性地于2012年6月19日发布了Surface系列平板电脑,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次高端路线—平板兼顾PC功能,较iPad配置更高、价格更贵。时隔4年,Surface在平板电脑市场份额上只有7%。随着Android Pad和iPad的逐渐完善,加之开发者更倾向于Android和iOS,Surface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这一理论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创新,例如在汽车诞生之初,由于其可靠性差、启动时间长、操作复杂、尾气难闻等问题,并不受人待见,人们还是更倾向于使用马车,此时,汽车便是破坏性创新。传统马车制造商往往并没有转型去做汽车,而是去走高端市场,强调马车是贵族的出行方式。但随着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汽车逐渐吞蚀了整个马车行业,当然也用豪华汽车取代了豪华马车行业。目前无人驾驶方兴未艾,其安全性、操控体验常遭人诟病, 但是我们可以预想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一破坏性创新逐渐完善,无人驾驶将全面取代有人驾驶。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

  1. 持续性创新

任何破坏式创新都会引起创新集群效应和一系列连续的创新,这就是持续创新过程,它跟随在破坏式创新之后。更为标准的定义是:持续性创新就是企业持续地对其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的集成,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获取潜在的利润。持续性创新有一个重要结论:原始破坏式创新者未必能从创新中获益最大,而模仿者或竞争者则可能经过持续性创新成为最大受益者,如前文所列举施乐公司发明个人电脑、图形化界面的案例,苹果、微软这样的模仿者却从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在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后,就知道破坏式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这个积累就是对细节创新的“升维思考、高维打击、降维打击”。这三个词均出自于刘慈欣的著名科幻作品《三体》,受到周鸿祎、雷军等一大批互联网大佬的推崇。“升维”“高维度打击”“降维打击”这几个词逐渐在互联网圈子演变为提升战略思想进行商业竞争的代名词。

《三体》小说中虚构了一种外星宇宙探测器—水滴,是外星三体文明制造的,由强相互作用力材料(SIM)所制成,因为其形状与水滴相似,所以被人类称之为水滴。它会反射几乎全部的电磁波,表面绝对光滑,温度处于绝对零度,全部由被强互作用力紧密锁死的质子与中子构成,无坚不摧。在末日之战中,仅一个水滴就摧毁了人类太空武装力量1998艘太空战舰,并且封锁了太阳的电波放大功能。由于科技实力太过悬殊,靠人类当时的技术水平摧毁水滴几乎不可能,但小说中蓝色空间号太空战舰的船员,先让自己进入四维空间翘曲点,然后从那个“三维空间中不存在的方向”进入水滴, 破坏掉里面的力场发生装置,简单轻松地就摧毁了水滴。

实施高维度打击,就好比一个三维空间上的人去对付一个二维空间上的人,三维空间上的人可以轻易地看清楚整个二维空间上的人的全貌,而二维空间上的人看到的三维空间上的人只是一条线,也无法理解高维度的“人” 是怎样思考的,战争结果绝对是一边倒的。同样,在商业竞争环境当中,如果自己站在了比竞争对手高出一个维度的视野高度,那么无论竞争对手在细节层面做到何等极致的创新,高维度上的“人”可以绕过对手外壳直接打脆弱的核心位置,从而达到战略上的胜利。上一章中所述iPhone对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厂商的例子,就是一次优秀的高维打击,乔布斯看到了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上网的巨大要求,从大屏触摸操作这个突破口,直接绕过诺基亚等厂商待机时间长、机身质量好等“低维度技术硬壳”,传统手机厂商就这样在不知其所防的被动状况下被打败了。

所谓升维思考就是要找到破坏式创新,要求所有细节创新必须服务于这个破坏式创新。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动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更何况是初创公司,所以细节创新必须完全服务于破坏式创新这个战略方向。而所谓高维打击,就是只需要符合服务于破坏式创新这一核心,可以随意细节创新。就好像《三体》中人类并不知道如何造出三体文明水滴那样坚固的飞船外壳,那么绕过外壳再随意破坏即可;苹果的员工不需要知道怎么做到诺基亚那么长时间待机的电池、那么坚硬的手机壳,绕过这些对方优势,直接在多点触控这点上肆意创新即可。Google员工也不需要知道怎样才能提供Yahoo这类门户网站那么优秀的内容,绕过内容输出这块内容,专心对搜索这一个功能不断进行细节创新即可。所以需要提醒创业者和老企业,需谨慎防范巨头和创新企业的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这个词同样取自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小说设定一个比地球文明要高级得多得多的外星文明—歌者文明(歌者只是那个高维度文明中一个没有姓名的个体,只因爱哼歌而被称为“歌者”)。依据黑暗森林法则,歌者文明必须尽快铲除人类文明,歌者文明的一个基层探测者在经过太阳系时对太阳系投掷了二相箔,整个太阳系从三维空间坍塌至了二维空间,地球文明随整个太阳系在降维打击下一起灭亡。其实很多实施打击的高维度文明也一并遭受到降维打击,只是这些高维度文明找到了在低维度生存的办法。

实施降维打击就好比两个同在三维空间上的人,其中一方随时存在被另外一方消灭的可能,其中一个人率先研究出了在二维空间中生存的办法,于是对对手发起了降维打击,在这种打击下,发起打击的人自身也会遭受打击坍塌至二维空间,虽然丧失了在三维空间中的大量的自由,但却能够保住自己,性命可以继续延续。

360的成功就是一次典型的降维打击案例。360在杀毒软件市场实行免费策略,使得整个杀毒软件行业坍塌至“免费”这一低维度,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安全杀毒软件市场自此消失。随着整个市场的“坍塌”,360自身也遭受降维打击,再也不可能通过兜售杀毒软件实现盈利,但正是此次降维打击,使360在激烈竞争的安全领域最终存活了下来。虽然丧失了争夺巨大安全软件领域市场的机会,但360凭借找到的杀毒软件>浏览器>搜索引擎/网址导航三级火箭这一安全软件领域低维度生存方式,存活并逐渐发展壮大。

接下来将用一整节的篇幅,通过对IE、Chrome两款浏览器的发家史的回顾,看看Chrome的细节创新是如何在高维度思想指引下,通过降维打击、高维打击击败强大的IE的。

分类: 创新史话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