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 VS IE

Chrome战IE:细节创新降维、高维打击下的完胜。 微软IE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长久以来都是一款饱受争议的浏览器,然而其曾经的霸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1995年,IE 1.0发布,在随后的几年中,微软一直在模仿当时的浏览器巨头: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1997年10月,IE 4.0发布,微软此时正式向网景宣战:微软团队在网景公司门前的草坪上竖起了一座高约3米的IE徽标雕像,以示挑衅。此役微软最主要的手段是将IE 4.0集成至Windows操作系统中,这一招使得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大幅流失向IE浏览器,并最终导致了网景公司的迅速倒闭。

微软IE团队在网景公司的草坪上树立的挑衅雕像

在干掉网景浏览器之后,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与之捆绑的IE浏览器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迅速蹿升,至2002年,IE 6.0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90%。与空前的市场占有率不匹配的是IE 6.0臭名昭著的速度缓慢和安全隐患问题,其中大多是设计本身因素造成的。2004年,美国计算机安全紧急应变小组(US-CERT)发布了一份《计算机安全漏洞报告》,明确指出IE 的设计缺陷以及其被深度集成到Windows的做法,使得IE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高危的累赘。大量安全专家也呼吁用户放弃使用IE。2006年,《PC World》杂志评选出“史上最糟糕的科技产品”,其中IE 6.0名列第8位。

国外网友设置壁纸调侃对IE浏览器的厌恶

面对IE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另外一家新兴科技公司寝食难安,那便是Google—如果有一天IE捆绑推销自己的搜索引擎,那岂不是跟Windows捆绑IE战胜网景如出一辙!这绝非杞人忧天,活生生的例子在2012年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就上演了—2012年8月16日,奇虎360发布搜索引擎“360综合搜索”,凭借其浏览器在中国的霸主地位,发布当天即夺得中国搜索市场近10%的市场份额,而后更是一路蹿升,一度达到30.47%的市场份额。随着搜索引擎核心业务被撼动,百度的市值从360综合搜索发布后就一路暴跌,半年后蒸发了近1000亿人民币市值,因此Google对IE的防范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Google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跟微软直接交锋,而是扶植IE的竞争对手MozillaFirefox(即火狐浏览器),Firefox的流行也与Google的推广密不可分,Google期望Firefox能够在浏览器市场上击败IE。然而好几年过去了,Firefox虽然给了IE不少压力,但市场份额仍然跟IE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跟IE的长年竞争中,Firefox跟IE一样,堆砌各种功能,愈发庞杂,臃肿得实在让Google看不下去了,Google虽资助Mozilla,却不能干预Firefox的研发,指望Firefox击败IE,恐怕是要等到海枯石烂了。Google最终忍不住自己出手了, 自2008年9月2日Chrome beta测试版本发布后,全球浏览器市场就像被放进了一条鲶鱼,不论是IE、Firefox,还是以创新著称的Opera,都极大程度都受到了Chrome的影响,Chrome独创的标签页开始上置、地址栏和搜索框开始合体等也逐渐被各大浏览器模仿。

结果Google在没有任何软件捆绑推广的情况下,用Chrome从一个根深蒂固的浏览器帝国手中夺取了大半壁江山。下面我们从突破口战略方针到细节创新战术策略层面,来全面复盘一下这次“浏览器革命”:
对浏览器市场的降维打击。从一开始Google面对的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浏览器市场,想要切入这个市场,就需要寻找到能够打开突破口的破坏式创新。Chrome诞生之前的浏览器,不论是IE、Firefox、Opera还是国内的众多浏览器,屏幕顶端和底部都挤满了功能按钮,顶部依次排着标题栏、地址栏
(挤着网页操作按钮和搜索框)、Tab栏+工具栏,底端还有浏览器状态栏、进度条、显示比例,原本就不算大的屏幕挤进去如此之多的功能界面。有些浏览器甚至觉得空间不够,不足以放下自己想排下的功能,还在浏览器左侧加了一排功能按钮。功能的堆砌虽然满足了各类细分用户的需求,但也逐渐让整个浏览器越发显得臃肿。

IE 7 浏览器,功能按钮拍得满满当当

降维打击。Chrome一开始定位就是要做一款极其简洁、高效的浏览器, 以往其他浏览器通过大量细节创新积累了各类细分用户群体,Chrome却主动放弃这部分群体,专心把浏览器只做成简洁、高效的网页浏览工具。随着Chrome在这两方面的取得的巨大成绩,得到了普遍认可,让整个浏览器市场又“坍塌”回主要专注“网页浏览”这个原始功能。因为获取了海量的用户,第三方开发者非常乐意为Chrome开发插件,这又使得Chrome浏览器在超简洁这种“低维浏览器”状态下可以获得比传统浏览器更加细分的用户群体。换句话说,Chrome找到了低维度下的生存方式。

Chrome非常注重简洁,使用Chrome时,视野中不必再混入那些花哨功能栏和花花绿绿的按钮。Chrome只有两个栏—标签栏和搜索网址合二为一的地址栏。这样,用以显示网页的面积就大大增加,用户浏览网页的空间就更大了。Chrome的配色也很有讲究,Chrome的默认配色从最初的浅灰蓝到现在的18%的中性灰,这种灰色是自然界中最为中庸的色调,天生就带着陪衬的属性。Chrome的按钮也没有颜色,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不起眼。而这正是
Chrome所追求的效果:让用户把关注点放在色彩缤纷的网页内容上,而非浏览器本身。其实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浏览器就只应该是查阅丰富互联网世界的窗口,而Chrome也甘愿做这样的陪衬。不刷存在感的行为,赢得了大量良好口碑,这也是Chrome能够从IE的庞大浏览器帝国中打开突破口的重要原因。

极简的Chrome浏览器

高维打击。当时浏览器一个被用户普遍诟病的问题就是打开网页的速度,这点在IE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以至于有各种各样的漫画调侃、恶搞IE浏览器。这便使Chrome能够找到的另外创新突破口:网页访问速度!围绕这个突破口,Chrome做了大量技术细节创新。

网友调侃IE浏览器速度缓慢

取长补短造就Chromium内核。为了提升网页打开速度,首先要说的 就是Google费尽苦心的Chrome浏览器的内核:Chromium!Chromium使用了Webkit的WebCore排版引擎以及Google自己开发的V8 JavaScript引擎。Webkit是一个十分高效的浏览器内核,当年曾经和Firefox所使用的内核Gecko进行过激烈的竞争,角逐苹果Safari项目的支持,最终Webkit以轻便、高效等特点胜出。Webkit的优点使它在很多领域大受欢迎,但Google并没有满足于Webkit的高效,深谙互联网精髓的Google对“高效”有着更苛刻的要求。Chrome只继承了Webkit核心的WebCore排版引擎部分,JavaScript 解析引擎则使用了自家开发的更为高效的“V8”。WebCore和V8合体后, 世上最快的浏览器引擎Chromium就诞生了,并用一轮轮高得不可思议的跑分嘲弄着其他浏览器。从这方面来说,Chrome的确也算得上浏览器之间互相跑分PK的始作俑者。

Google对比Chrome网页打开跟土豆子弹之间的速度,渲染网页比子弹还快

让所有内容一起到来。用户看的网站并不是像Word一样存在一个地方的,几乎都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面的,不同类型资源如文本、数据、图片、页面样式、视频等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相同类型的资源也往往存在不同服务器上,页面最终加载完毕的时间取决于最后获取到的资源的时间。在浏览器界,在这方面做细节创新以实现更快的页面加载早已有之,比如Opera浏览器,Opera会优先解析网页中的文本,然后才加载脚本、图片等网页元素,以保证用户能够以最快速度读到网页的内容—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影响了网页整体的载入速度;Chrome则反其道而行之,对网页上所有元素基本都以同样的速度去解析—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网页能以最快速度完成渲染,网页能否第一时间得到可读性,则以Chromium的超高效率来保证。Chrome不仅会在用户点击链接的时候渲染页面,还会在用户还没做任何动作的时候预读用户可能访问的下一个页面甚至预渲染网页。所幸现在的电脑硬件发展日新月异,四核已经走向普及,大容量内存也随处可见。随着网络条件的越来越好,这些设计就越发显得有远见了。

除了以上两个Chrome技术细节创新以外,以提升浏览器访问速度作为技术创新突破口,Chrome还采取了大量细节创新,其中绝大多数还是不为人知的细节创新。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能直观感受到这些技术细节创新的效果,但是这些细节创新累计的结果就是用户对Chrome浏览器形成了“快”这样一个印象。这不就是高维打击的精髓么,让所有细节创新服务于一个突破口。

处理快还有简洁是Chrome击败IE的突破口,在简洁方面细节创新,对用户而言就较为直观清晰了,这里列举几点:检索框挡住文字后主动挪开。在Chrome中进行网页内容搜索时,搜索框如果挡住了搜索到的内容,搜索框会自动挪开位置,用户便可以直接看到搜索到的内容。—考虑到使用交互界面的场景设计。

使用Chrome浏览器搜索功能,搜索框挡住搜索结果时,会自动挪开挡住的部分

及时提醒有安全浏览隐私网站的方式。当用户浏览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网站后,紧接着删除大量浏览记录时,Chrome会提示用户:要不下次尝试下隐身模式浏览(这样不会记录上你的浏览记录)?并告诉用户这个功能的快捷键。Chrome对用户的隐私简直操碎了心,当用户准备清空浏览器数据时,对话框顶部会有会有类似的一句话提示:“嘘!下次使用隐身模式(Ctrl+Shift+N)更方面点:)”—恰到好处的提示细节创新。

删除大量浏览记录或清空浏览器数据时,Chrome提示用户下次尝试隐身模式

充满错别字的提示。Chrome新版拼写检查功能上线后,会弹出提示框提示用户要不要升级拼写检查功能,只是这个提示对话框中的文本却充满了各种拼写错误!—符合Google气质的幽默设计!

充满错别字的Chrome拼写检查功能升级提示框

有点小情绪的提示框。当Chrome下载了一个被发现有可能为用户带来损害的文件时,会弹出提示:“你下载的文件有害,别说我没提醒你!”用户可以选择忽略或者继续使用。—很有“人”味儿的文案!

Chrome浏览器有害下载文件提示框

截止2016年5月2日,Chrome正式超越微软的IE,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浏览器。根据NetMarketShare统计,在PC浏览器占有率上,2017年3 月Chrome占比已达58.53%,远领先IE的19.17%及Microsoft Edge的5.55% 之和,火狐(Firefox)以11.68%市场排名第3。在移动浏览器市场,Google
Chrome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55.2%,另外Google旗下Android Browser还占有7.16%,微软IE只有1%。这场胜利已经不是一场对等的创新之争了,而是一场降维打击+高维打击下的完胜,在开始那一刻就已经决出了胜败。

分类: 创新史话, 细节创新的高维指导

1 条评论在 “Chrome VS IE”

  1. 有意思的内容, 对于90后一开始就接触的是360、qq浏览器的,不知道有这么一茬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需的地方已做标记 *